Eng | 

Commentary 


良好溝通可成就大事

信報財經新聞  |  B15  |   經管智慧  |   商管啟示  |  By 張惠民  |   2013-11-14

 

「溝通」可能是當今社會上最具價值的一種技能。這個技能不單只是政治人物經常使用的「語言藝術」以避開問責,更重要的是指透過溝通,人與人之間可以合作,完成一個個人做不到的任務的同時,並能達至事半功倍的效果。社會雖然不斷的進化,人卻愈需要互相依賴才能生存。成功的企業需要團隊的合作與溝通,因此,當企業檢討失敗的時候,幾乎可以肯定「溝通不足」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溝通的關鍵是要注意相向。無論是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多的溝通,都要有來有往。例如傳統式的上課,一個老師對多個學生授課,老師講,學生聽是一種單向的溝通,老師是教了,至於學了沒有就不得而知。美國哈佛大商學院主張的案例教學是一種以學為本的上課方式,老師不授課,只誘導學生就着商業等例,相互交換意見、分享經驗。在交換的過程裏、強迫學生發表己見的同時,了解其他不同背景同學的見解。

當然,在討論案例課堂上,個別同學仍然會選擇只聆聽不發言,這些同學怎會認為聽了所有其他同學的意見,會因此比爭相發言的同學學得更多?經驗告訴我,只有極少數的能者可以光聽就能學會。大部分的人要透過思考和融會,才能得到知識,最好還能透過演練才把知識貫通, 「聽」只給我們帶來訊息而不是知識。只可惜大學的本科學生還是選擇在課堂上光聽不問。

由於有效的溝通應該是雙向的,所以溝通的一方不能只顧發表自身的意見,要讓溝通對方了解自己的見解,必須要先嘗試評估對方的基本背景,其對溝通課題的一些原則及取態。因此,在面對面溝通時, 「聽」就成為重要的一環,從對方的回應中,不斷改善對其原則及取態的了解,有助有效地更針對性地調整自身見解的表達及理據。能夠察顏觀色的主管,就更能成為有效的溝通能手,也許就是所謂的「情商」。

溝通中勿自說自話

學生和一些職場「初哥」的通病是,在溝通中自說自話,他們一般只專注在自己想說的,還談不上是要「表達」,對溝通的對象評估不足,更不用說要去了解對方。典型的例子是,職場初哥在見工面試的時候,只顧準備一切能迎合教官或職位表面要的標準答案,更糟的是只顧談自己的理想及需要,而忽略先去了解僱主的真正需要。溝通能手在見工時的主要任務,是透過溝通幫助教官對他手上職位的要求,和你的能耐作一個配對。

在工作上或商業上,我們經常都需要有求於他人,得到他方的幫助的基本方法,是先幫助他方去幫助你。只管說明自己的需要,這個需要無論如何重要,都不足以讓他方決定幫這個忙。最起碼你要創造條件,讓他方提供幫助時不構成困難。最理想當然是能讓他方在幫忙的同時得益,能得到比你更多的利益更好。學生在課堂上不發問,卻喜歡下了課再單獨提問,是一個反面的例子。老師喜歡學生在課堂上發問,是因為可以得到對同學學習狀況的回饋,並且可以一次回答,滿足了多個同學的疑問,更可能在一問一答過程中,激起其他討論。如果每個同學都單獨提問,那麼一個學期教一百多個學生的老師,可忙不過來了。

寫好報告前程錦繡

溝通不容易,要做好單向溝通就更難。能做好一個項目的人才難求,能把項目報告寫好的人才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寫報告的時候,沒有客觀的回應亦沒有讀者的提問,能把項目的來龍去脈寫清楚。說明白是一種專業的溝通技能,誰能做得到,我可以肯定的說,你老闆要愛死你。一個有效的方法去訓練寫好報告,是找一個你心中最挑剔的人,這人可能是女友、太太、媽媽,更可能是可惡的老闆,在寫報告的時候,想像着這個挑剔的人不斷對你寫的東西指指點點,如果你能說服「他」,你便能說服所有的人。

張惠民教授
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教授、亞洲供應鏈及物流研究所所長、網際物流研究中心主任、亞太工商研究所常務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