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 

Commentary 


執着堅持終將兩敗俱

信報財經新聞  |  B14  |   經管智慧  |   商管啟示  |  By 張惠民  |   2014-10-23

 

民主是一個進程,並沒有終點。即使是最先進的民主國家,實行了過百年的民主制度,也仍在不時地修改或改善。那麼,佔中人士又何必要在2017年得到「真」普選?再者,今天的「真」並不等於明天的「真」,真普選是一個不斷追求的目標,它並不是靜態存在的,沒有一個客觀的定義,只有合適與否。

這次的佔中行動也充分表達了這種訴求,為數不少的香港人不滿人大通過的特首普選框架,他們要求有更自由的空間來選舉特首。我反對佔中,因為佔中犧牲了他人的利益;但我支持人們表達認為現行普選框架太過保守之訴求。

從中央政府的角度來講,可能覺得已經給予了港人真普選。因為中央曾說過,就香港現時的形式而言,當下這個普選框架是最合適的。然而,中央低估了香港人的民主素養,這並不一定是因為特區政府所提交的民意報告,更可能是從香港人民選出來的民主派議員的表現而作出的判斷。

可以在保守框架中選特首

在議會中或在民生議題的抗爭裏,常常發生少數激進派騎劫主流民意的現象,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就連在泛民內選舉出三個普選方案作公投的過程中,也發生了騎劫事件。加之民主黨主席及議員曾公開表示,將不跟隨民意,以自己的原則否決普選方案,實在讓人懷疑民主派真的懂得民主嗎?

普選框架保守,距離港人渴求的普選有很大的落差,這是實情。但硬是認為該框架是倒退、是失實,這便頗顯偏激。框架中提名的要求的確是收緊了,但一人一票的普選,要比一千二百名代表選特首要進步很多。例如,佔中人士要特首下台,他們只要在2017年不把票投給現任特首即可,而原地踏步,便只能在家中電視裏看特首當選連任。

民主派刻意地抹黑這個普選框架,是因為其中的利益衝突。框架雖然保守,但仍有許多討論和爭取民主的空間。比如,擴大提名委員會的代表性,特首是否可以以簡單多數得票當選、市民投票率是否要有最低要求、投廢票或白票將如何處理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細節。善用這些細節,仍可以對提名委員,甚至中央施加壓力,提出不太差的特首候選人,以爭取選民支持。最終港人可以在保守的框架中,選得自己可以接受的特首。當然,這是民主派最不希望發生的結果,因為一個「選得落手」的特首,將使民主派失去抗爭的議題。在最不理想的情況下,就算特首候選人都不合適,我們最起碼還可以不投票來表達不滿。

佔中不斷刺激市民容忍底線

「佔領中環」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天,相信佔中人士的「政治訴求」也已得到充分地表達。在此期間,我們看到了讓香港人值得自豪的自律、克制以及守望相助的素養。

然而隨着時間的延長,我們開始看到佔中人士對無辜受影響的市民那些漫不經意的表現,他們在強佔的馬路上烤肉、打乒乓球、甚至打麻將或架床午睡。部分「和平抗爭」的人士只把和平當作口號,他們公然破壞公物,搭建危險屏障,更有甚者開始衝擊警方防線。大部分香港市民都能夠尊重佔中人士及學生的和平表達,同時也嘗試着忍耐交通要道受阻所帶來的不便及損失。然而佔中人士卻不斷刺激着普羅市民的容忍底線,這一切對爭取民主及普選毫無益處。要知道,公民抗命的本意是自我犧牲,而不是強迫他人「被犧牲」。

趁如今政府願意開啓對話,亦相信政府有意願解決佔中的膠着。同時,佔中人士也是時候該拿出最大的勇氣,搭建撤離的階梯,讓學生回家。如果執着堅持,只因未得到實質的回應而不願撤離,政府亦不能在被挾持下屈服。如此發展下去,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當大多數市民對事件的忍耐已達到頂點,政府便以武力清場,最終將兩敗俱傷。

張惠民教授
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教授、亞洲供應鏈及物流研究所所長、網際物流研究中心主任、亞太工商研究所常務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