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 

Commentary 


從富不過三代談育兒

信報財經新聞  |  B15  |   經管智慧  |   商管啟示  |   By 張惠民  |   2014-06-16

 

中國人勤奮也能吃苦,白手興家的比比皆是。可壯大成龐大家族企業的家族亦不計其數,但家族企業面臨最大的挑戰卻是傳承問題。中國人所謂︰「富不過三代」,家族財富能傳承三代的不多,到第四代的更是甚少,雖然這並不是只適用於中國家族企業的規律,但這現象在中國社會裏,卻特別明顯。

本文並不是要專注探討家族企業的傳承問題,而是想把這傳承問題歸咎到一個單一原因,那就是「中國父母不善於家教」,並從而看看近日本港社會中,普遍在發生的學生、家長、老師及政客之間的關係及矛盾。

中國傳統智慧裏,除了富不過三代,還有「慈母多敗兒」,這其實都是經驗之談,這說法也許對母親不太公平。舊社會裏,重男輕女,母憑子貴再加上母愛的過度溺愛,產生了這種經驗總結。今天已經沒有以前的那麼重男輕女,在大陸一般只能有一個小孩,在香港及台灣雖然沒有限制,但是在經濟及其他壓力下,家庭也只普遍養育一個小孩,因此,溺愛小孩已不只有母親,父親也加入了行列,受寵的也不光是孩子,女兒甚至更受到溺愛,父母過度關愛成了「怪獸」。

非暴力嚴管效果佳

中國經驗裏又有「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我們不推崇暴力,但是嚴加管教仍然是有一定作用。經濟壓力下,父母都忙着為口奔馳,對小孩嚴,會倍感內咎。學校老師也不願意對學生嚴,因為在教評時,學生要給老師打分,學校又以此做為老師教學表現的憑據,老師的一隻手被綁起來了,也嚴不起來。2 月的時候就發生了中大學生以粗口評價導師,沈校長痛心希望學生反省事件,可見學生才是話事人。

個別老師仍然願意用剩下的一隻手,嚴執教鞭,這種老師將要面對的挑戰,不單是要關注學生是否從嚴中得教,還要面對學生家長的指責,認為老師太嚴,對學生不公平。近日就發生過中學生集體作弊,學校發現後,把部分學生開除學籍,家長卻指責校長太嚴,彷彿大聲抗爭就成為有理的一方。要知道大錯大懲,雖然開除學籍是對學生的終極處罰,但重要的是希望學生能得到教訓,不要再犯同樣的錯,否則下次做出終極裁決的可能是法庭上的法官。父母這時候的最大支持是輔導而不是抗爭,試想一下,如果真的抗爭成功,孩子從中又能學些什麼。今天,提到了抗爭,就少不了政客,政治人物正好藉此機會為民請命,更何況其中受助的是社會的未來棟樑。結果是,在更近期的另一次集體作弊,學生被開除的事件裡,學生及家長不再是先找校長求情,或尋求其他解決方法,而是學生找區議員開記者招待會。

難用物質測量快樂

當今中國社會是近百年最富裕的時候,但中國社會裏當一個小孩真不容易,父母的過度溺愛造成小孩的無比壓力,中國父母可能是自認為為小孩付出最多的,但父母卻在中國小孩心中的形象並不太高,其實更正確的說法是中國父母愛小孩不得其法,最近一個調查裏發現父母對孩子的學業成績,要比對小孩的身體健康更關注。父母以學業成績預測小孩的事業成就,再以事業成就預測到經濟能力,最後高經濟能力等同生活快樂。其實,人的快樂與其所得,並沒有直接或必然的關係。現在的父母大部分都是隨着中國經濟發展,白手興家的一群,養育小孩時總是希望提供一切,自己小時候沒有的給他們,以為小孩得的愈多愈快樂。事實卻證明小孩得的多並不快樂。相反,這些父母因小的時候得的不多,物質欲望相對於自身能力較低,更能自得其樂。

小孩的能力及性向都各有不同,不能用單一的方法去衡量他們的成就,更不能以物質來測量快樂。父母盲目的去為只有一歲半的小孩,到招生隊伍最長的幼兒園輪候報名,並不是一個負責的方法。

張惠民教授
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教授、亞洲供應鏈及物流研究所所長、網際物流研究中心主任、亞太工商研究所常務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