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 

Commentary 


勿讓港首次普選成天下間笑話

信報財經新聞  |  B15  |   經管智慧  |   商管啟示  |   By 張惠民  |   2014-05-08

 

在香港推行民主,2017 年實行普選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全港大部分市民在期待着一個有選擇的普選的同時,亦意識到民主進程不容易一步到位,一方面要符合《基本法》,另一方面亦要得到中央的認同。

除了少數激進派人士,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接受循序漸進式的民主進程,關鍵是有選擇。最終民主政治的精粹不在於選出自己喜歡的候選人當領導,而是在於當領導人不稱職的時候,人民可以在下一次選舉時,把他否決掉。誰都不能確定自己喜歡的候選人能勝任好領導,但民主政治可以確定不稱職的領導不能留任。

偉大的民主鬥士之所以受人民尊重,是因為他們都堅守民主的精神,即使是在艱難情況下爭取自由民主的權利,仍然要堅守在不損害他人權利的情況下,盡力爭取自己信念中的自由民主。印度的甘地,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抑或是南非的曼德拉,都是偉大的民主鬥士,他們在爭取平等、自由及民主的路上,並不以其他人的權益作為代價。

「佔領中環」並不具備偉大民主鬥士的精神, 「佔領中環」亦不算是公民抗命,因為公民抗命不應以他人的利益作為代價。

在向中央政府爭取更大普選空間的談判桌上, 「佔領中環」為民主派創造一個可觀的籌碼,主要因為受到特區政府的重視和中央政府的關注,佔中才有了價值。但是,佔中的最大價值卻在於不佔中。在大家都不知道佔中的真正後果下,各方都可能偏向高估其價值。因此,佔中這個籌碼就只能適可而止。發起人經常強調,佔中是迫不得已,那些跑出來為佔中作絕食演練的一群,更是不明就裏的。我希望不會有人在根本上不希望有普選。

倡提委會部分委員民選

要達到一個普選方案的共識並不容易,各方仍需努力,民主派及保守派都要做出讓步,現階段只是商討的初期,已有15 個可以供討論的方案,成績算是不錯了。支持佔中的「積極」派推動民主人士,要求的是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選舉方案,實際困難是難以找到所謂的國際標準。如果以佔中人士制定的選舉政改方案方法為例,假設這個方法是符合國際標準的選舉,同時佔中人士可以代表民主派,那麼看來這個「國際標準」的要求並不高。因此,兩派距離共識方案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遠。兩千多名有共同佔中意向的人士,在15 個方案中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最高票的三個方案,再把三個候選方案推出進行全民投票,選出終極方案。我們只要拿出保守派的方案,把候選人必須得到提名委員會過半票數支持,改為提名委員會的部分委員是民選,應要比兩千多位共同意向的佔中人士更具代表性。

距離雖然不遠,拉近的難度仍然很高,不僅雙方都要讓步,保守派不必高估佔領中環的威力,關鍵仍然是要讓市民感到他們有選擇。如果過高的篩選,而導致市民變得沒有「真正」的選擇,最終市民還有一個更有力的籌碼,那就是投「廢票」。誰不希望香港的第一次普選,會成為天下間的笑話。推舉出香港人有期待的特首候選人,才是各方都要努力的。

張惠民教授
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教授、亞洲供應鏈及物流研究所所長、網際物流研究中心主任、亞太工商研究所常務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