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 

Commentary 


內地物流發展空間巨大

信報財經新聞  |  B18  |   經管智慧  |   商管啟示  |  By 張惠民  |   2014-11-28

 

只要有買賣就有物流服務,中國大陸的物流成本一直都居高不下,約佔生產總值的18%,也就是說,中國在創造100 元價值的同時,其中18 元是花在物流上。這個成本相對於發達國家的9%到10%,要高出一倍。

物流服務在中國大陸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這亦解釋了中國為何在「十一五」與「十二五」計劃裏,連續10年都把物流服務放在國家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

內地物流業兩大挑戰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物流樞紐中心,理應可以在國家發展物流的任務中,擔當一個重要的角色。現時中國的物流服務正面對兩大挑戰:

一、出口轉型為內需配銷—— 實行經濟改革的30年裏,中國大陸長期實行積極對外開放的政策,鼓勵企業從事生產擴大出口。這樣的經濟結構,有效地拉動了國家的經濟跨速增長,加快了國際化進程。

然而,隨着30年的告訴增長,也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這包括國際貿易及競爭的摩擦增多、對歐美依賴度過高,以及廠商的議價能力低等。再加上金融危機以後,歐美市場一直在萎縮,在6年後的今天仍未恢復元氣,產品出口阻力更大。

人民幣升值亦導致出口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減少。

為保障經濟的持續增長及健康增長,中國必須實現經濟由出口主導轉型為內需主導。在保持對外貿適度增長的情況下,逐步擴大國內市場的需求。

隨着中國具有消費能力的中產階層急速擴張,中國成為進口大國要遠比預期的快。無論在配銷的儲存中心及城市間的運輸網絡都不足以應對內需物流的需求。

二、電子商貿的再度崛起—— 隨着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以及網絡支付方式的逐步完善,電子商貿已在國內急劇發展。網絡購物以其選擇的多樣性及價格實惠等優點,在中國大行其道。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6 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網絡購物用戶增長15.9%,用戶總規模預計達到3.5 億人。2014 年的「雙十一」購物促銷節,更是創下571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

研究機構艾瑞諮詢日前發布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1.85萬億人民幣,較2012年增長42.0%,佔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8%。

網購等新興購物模式的不斷興起,對中國物流網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有異於傳統配銷。絕大部分的網購產品都需要通過物流宅配給顧客。但現在中國已經建設的物流體系並不能支撐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網購需求。

資訊科技提升不可或缺

電子商貿亦為物流服務帶來挑戰,產品的宅配都是單件訂單,但每一張訂單的貨量都是一件起兩件止,要在合理的時間和合理的價格內,把一件單品從配銷倉庫,宅送到多戶口中,並不容易,這其中需要處理及交換大量的訊息。資訊系統的使用及資訊科技的提升都是不可或缺的。

中國地大物博,其中一大特色是無論是參與生產的供應商,或是提供服務的物流服務商,數量都非常龐大,而且他們的訊息技術及管理水平都良莠不齊,更甚是規模小、水平低的供應商及服務商佔了大多數,在物流統籌上的效益往往受制於供應鏈中最弱的一環。因此要提升內地物流服務的效益,就必須要大大降低使用訊息技術門檻,以供電、供水式的公共服務模式,為龐大的物流服務商,提供全面的第四方物流資訊。

目前,無論是物聯網還是第四方物流的發展,都是處於起步的階段,說的多做的少。香港的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開發中心,可以連同有實力的物流服務商,發展物流訊息及數據交換平台,以雲端技術為內地物流發展提供服務。

張惠民教授
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教授、亞洲供應鏈及物流研究所所長、網際物流研究中心主任、亞太工商研究所常務所長